高煦估计再发展个四五十年,此界大明就能进入二十一世纪左右的科技水平。
\n当然,这仅仅指的是民生和娱乐方面。
\n在朱高煦的畅想中,华光将他们送回了大明,而时间一晃就是三年。
\n这一日,朱高煦在奉天殿和老朱、朱棣他们聊天打屁,朱祁钺、朱厚照等人在野外拍摄纪录片,朱瞻壑和朱见深他们在外旅游,而华光却突然降临在了奉天殿前。
\n“来新人了,应该就是常清的儿子由校。”
\n朱棣蹭的站起来,朱元璋颔首道:“接他进来吧,这次时间挺久,应该来了不少人口。”
\n“好好统计统计,成都、昆明那几個城池也差不多可以派上用场了。”
\n朱元璋此刻心思都在此界大明的发展上,至于人间的大明如何,他其实已经看得很开了。
\n当然,这是他自以为的“看很开”。
\n“由校,进来吧,跟俺们汇报汇报你的功绩!”
\n朱棣开口叫嚷,殿内最小辈的朱佑樘起身向外走去,不多时就带着朱由校走进了奉天殿内。
\n“小子莫要怕,有什么就说什么。”
\n朱元璋摆出一副和蔼的表情,朱由校见状,也磕磕绊绊的将自己执政期间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n他回避了伊犁贪玩的事情,只是讲述了人间的科技发展,已经人口增加情况和土地增加情况。
\n电话的普及,使得大批城镇信使不得不转行送乡镇书信,大量百姓因此失业。
\n这样的情况,使得许多百姓各寻出路。
\n大量的在大明生活不如意的百姓,开始主动迁到北洲与中南半岛,乃至西洲。
\n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大明代工厂”的轻工业国家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n由于此前的许多大明皇帝做的不错,所以即便民间出现不少“大胆”的思想,可百姓们终究还是觉得大明会一点点变好。
\n这话听到一般,朱元璋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毕竟十几年的执政,竟然还没有和权贵资本及官员发生冲突,这就说明了朱由校对他们限制不够。
\n果然,当朱由校说到他想要选朱慈烺为太子,却最终因为群臣压力远处朱慈煊的时候,自认为看开的朱元璋忍不住开骂:
\n“你一个皇帝还被臣子骑在头上,你执政三十多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n“老祖宗息怒……”朱佑樘拉着朱由校跪下,朱由校也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