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和南洲大概二百万,东洲……”
\n众人听着朱高煦口中的数字,渐渐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n“差不多从中原往外迁移了不多不少一千七八百万吧,细细算来,永乐洪熙四十五年时间,平均每年也就四五十万人的规模。”
\n朱高煦语气平淡,却听得人瞠目结舌。
\n“四五十万……”
\n诸多皇帝咽了咽口水,嬴政摇头道:“当年朕不过将六十万人充军岭南就被人称为暴君,你这……”
\n“我大汉极盛时也不过五六千万人口罢了。”刘邦啧啧几声。
\n“我大唐极盛约有七八千万,只可惜这些人口给不肖子孙没有,倘若我那时有七八千万人,疆域不会比你们的小。”
\n李世民一边说着,目光一边在李治和李隆基身上游走。
\n“我大宋……罢了,三郎我们回去再说。”
\n赵匡胤也想插插话,但说到一半还是将话题引向了赵光义。
\n铁木真、忽必烈毫不在意,尽管他们知道这种手段很强硬,但对于蒙古人来说,迁移只是他们生活中的日常罢了。
\n“你倒是干得好看,这么一来,这些地方便不会脱离大明了。”
\n朱元璋夸赞着朱高煦,朱高煦却摸摸八字胡道:
\n“扩张得有序扩张,得稳扎稳打,类似唐朝和元朝的那种扩张是不可取的。”
\n“扩张的同时,也得保持生产力的提高,不能过于压榨百姓,不然等到矛盾严重的时候,百姓连孩子都不生,乃至需要杀孩子的时候,那便是朝廷的失败了。”
\n朱高煦一开口,立马点了唐元两个王朝。
\n至于他所说的最后一个问题,诸位皇帝则是将目光投向了赵匡胤所在的宋朝皇帝身上。
\n“看我干嘛?又不是我干的!百姓不举子从唐末就有了。”
\n赵匡胤眼睛一瞪,立马为自己开解,李世民也只能叹息摇头:“不肖子孙。”
\n李世民唏嘘同时,朱元璋皱眉看向朱高煦,询问道:\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