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至于这个指使他的人,饶是他不想往自家老四身上想也不可能。
\n除了他,旁人没有能制住高煦那小子的本事。
\n正因如此,朱元璋才想要用朱高煦来试一试朱棣,顺带敲打一下自己另外那不听话的两个孩子,同时对其它孩子说明一下朝廷的态度。
\n那小子若是答的差,那便让人把自己的态度放出去。
\n若是他答的不错,刚好可以用他的这篇文章来做文章,以此让老三和老四继续制衡下去。
\n“唉……”想到这里,便是朱元璋自己都不由叹了一口气。
\n作为一个父亲,这样挑拨自己儿子的关系,对于他来说确实很折磨,可是他却没有办法……
\n带着这种想法,朱元璋抬头看了一眼眼前的朱允炆。
\n尽管他从朱允炆身上看不出一点朱标的影子,但他还是为了这个孙子,做出了对不起其它儿子的事情。
\n“标儿,爹答应你的事情,不会食言……”
\n《皇明史窃》
\n太祖因语太孙曰:“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
\n太孙曰:“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n太祖默然,良久曰:“汝意如何?”
\n太孙曰:“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n太祖曰:“是也,无以易此矣。”
\n第22章 《削藩论》
\n“陛下给的策题是削藩,内容是‘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n大教场小院内,当李景隆将朱元璋的原话说给了朱高煦听,他仅仅是从李景隆口中听到了‘削藩’二字,便觉得血先凉了三分。
\n不过,他也很快镇定了下来,因为削藩这个话题在这两年的朝堂上声音并不小,并不是什么不能提及的话题。
\n庙堂上能有这样的声音,没有老朱的默许,朱高煦是不相信的。
\n说到底,自从晋王高调争储,周王私下与冯胜见面之后,削藩这个话题就已经逃不脱了。
\n只是对于大部分藩王们来说,削藩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直属他们的权力小的可怜。
\n如果没有朱元璋授权,他们手头也就那几千上万的兵马,连治理一县的权力都没有,只能蜗居那周长三里三的王府之中。
\n站在普通藩王的角度来看,就这点兵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