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员们称兄道弟,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黄岑……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止血祛湿……”
穆白有前世的底子,基础极其扎实,聚精会神地投入了新药的试验和炼制当中。
阮棠却是从零开始。
她也不着急,没有好高骛远地想着一步登天,老老实实地专心学习理论知识,主要集中在药材的辨认和炮制两方面。
药房很大,穆白和阮棠各自占据一片区域,互不打扰,却莫名的和谐协调。
阮棠坐姿端正,面前的桌子上摆了十来种容易混淆的中药材,膝盖上是一本摊开的厚重书籍。
葱根般柔软白皙的手指轻轻地搭在书籍页面边缘,纸面上是标准的手写楷体。
字迹清晰,不是那种龙飞凤舞的潇洒散漫,而是隐有锋锐,傲骨深藏,干净利落。
当真是字如其人,十分符合穆白本人的性格特征。
阮棠轻轻地抚过光滑柔软的纸页。
她看得认真,一串串文字进入脑海,与实际药材模样一一对应,图形结合,进一步加深印象。
阮棠用的本来是另一本教材,但穆白炼药闲暇,休息间隙之时,常常会走过来指点一二,教她一些辨认药材、炮制药材的小技巧。
一来二去的,她手中的范本逐渐变成了穆白手写的笔记。
与市面上的大部分中药书籍比起来,穆白的笔记自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内容更加详实。
只是许多药材名称和现实不符,但是也都额外在旁边用小字标注了。
对此,穆白的解释是,他的药学知识来源于一名老中医的教授,些许药材有了不一样的方言别称。
这听起来确实合情合理,阮棠当时也一副信服的表情,好像根本没产生任何疑问。
但她心知肚明,这其实不过是穆白寻找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
里世界和表世界有许多药材的称呼不同,穆白习惯使用的那一套,自然是从里世界带出来的惯称。
巧了,这正是阮棠所需要的!
她投资这么多,为的不就是穆白脑子里的那些东西吗!
在穆白毫不藏私的慷慨帮助下,阮棠的进步一日千里。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她便做到了言之有物,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她其实是个刚接触的新手。
哪怕穆白自认天赋出众,但看到阮棠的时候,仍是由衷地感觉到了惊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