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让赵忠尧、密立根无法相信。
——其实就算狄拉克已经做出预言后,搞实验的物理学家基本也不会及时去看理论物理学家的论文。
而且狄拉克搞的还是在理论物理学家看来都非常基础的理论物理,看懂他的论文确实挺难的。
别人都说隔行如隔山,在目前的物理学界,甚至有点适用于搞实验的和搞理论的。
历史上狄拉克做出预言后,发现正电子也要过上15个月。如果做出预言的是个实验物理学家,可能时间会快不少。
至于所谓的克莱因-仁科公式,不用过分关心,只需要知道是研究原子物理中电子、质子是否为原子核的组成,以及关于β衰变的一些理论验证就好。
这个公式是在狄拉克的公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推导版本。
反正挺复杂的,实验也很难做,这两年有得赵忠尧辛苦。
——
李谕抵达纽约后,在书店先找了找最近的物理学期刊,好不容易才看到海森堡的那篇“论量子理论运动学和力学的感知内容”文章。
海森堡这段时间已经想明白pq-qp的物理含义了,也就是这篇从哥本哈根创作的27页论文,概述了海森堡最着名和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贡献: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前叫测不准原理)。
基本补足了量子力学的大框架。
话说一开始称之为测不准原理,是因为海森堡举的那个例子,也是个思想试验:
如果测量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