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垂涎欲滴,“汤教授,您的仪器还有实验室真让人羡慕!”
汤飞凡说:“主要是李谕院士给的经费很高,放眼全球,这里的条件都不弱。”
“院士先生对生物学也这么重视?”学生问。
汤飞凡说:“当然!李谕院士说过,生物学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学科。”
李谕正好走过来:“应该说是个未来的学科。”
那名学生见到李谕后,立刻尊敬道:“院士先生!”
李谕看到他的正面,总感觉在哪见过,“你是学校的学生?”
“并不是,”学生说,“我毕业于复旦大学,现在是中央大学的一名生物系助教,叫做童第周。”
原来是他。
李谕说:“生物的奥秘还难以侦破,因为被化学和物理学所限制。”
“被限制了?”童第周不太理解。
李谕说:“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尚且没有得到验证,仪器也很难完成更加细微的观测,当然被限制。”
“难道还会有比显微镜更能看到微小结构的设备?”童第周讶道。
“肯定会有,而且用不了几年。”李谕说。
童第周立马想到:“如果有人可以先发明更精细的仪器,那他不就可以轻松窥探更多生物的秘密?从而站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李谕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