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桌椅和餐具。
\n其他的事情则由带头的人去接活,再跟其他人商量。
\n没有队伍的零工人一般去旁边的位置等,有人喊‘一号码头卸货,招三十人,一千包重一百斤的麻袋,有要去的没?’
\n想去的人喊着报名,人数够了,拿出属于自己的凭证押在便民处,便民处开个证明,拿着证明就可以去一号码头。
\n他们不这样自己进去看单字也没用,不识字,而且出单子的地方程序烦琐,有领队才节省大家时间。
\n打零工的在这里跟大的需求方没有谈价钱的资格,只有跟其他找零工几个人才能说说多少钱,基本上有个大概范围。
\n而评级的证明在这个时候就有用了,上面有着照片、钢印,证明自己的能力。
\n“哦哦!一个时辰一千文啊?贵!”
\n格格哈吉有一点走神,她总去看王艺千,里长说王艺千手上拿着三个八级证,她好奇究竟有多厉害。
\n像榫卯的木梳,给个尺子,两边能够随时对比,随便一个木匠就能做,不用尺子,也无法把两块木头拿来比,这怎么能做到严丝合缝?
\n关键这仅仅属于十项考核中的第一项,最简单的,意思是有很多人能够轻易通过第一关。
\n朱樉看一眼王艺千:“术业有专攻,除了天赋,还需要有环境培养。
\n一千个孩子中可能有五个存在木匠天赋的,都住在村子里,从小跟着种地,就把木匠的天赋埋没了。
\n即便接触到木匠这个行当,工具不趁手,好木头少,能找到的活儿给的工钱也少。
\n如此他们哪有时间用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被生活所累。
\n若是工业区的孩子,从小给一堆东西试,接受系统性教育。
\n他们的师父厉害,工具齐全,木料随便用,五个有天赋的必然被找出来。
\n这便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与职能,一个好的教育体系必须让受教育的人接触很多方面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更大概率发掘出某个项目的天才。”
\n朱樉猜出来格格哈吉的心思,那么就从教育讲起。
\n“能做到吗?他们自己没钱,除非遇到官宦或商贾之家。”
\n格格哈吉聪明,瞬间想到钱的问题,厉害的师父、全套的工具、充足的木料,哪个容易办到?
\n“故此朝廷要多赚钱,等把孩子培养厉害了,他们又能帮着朝廷增加财政收入。如果大明的资源增长速度觉得不够快,就利用技术优势从外面换资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