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比猪肉香。”主簿就一句话。
\n“我吃。”今天典史来了,姓王。
\n其他三个人认为有好处应该带上他,怕他检举。
\n知县上次回去,两个猪蹄都给他了。
\n见四个官全吃,里长放下心,至于衙役,没有选择权。
\n“宜长啊!你可是把我们的嘴养刁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桌子上的菜是哪个宣城大酒楼做的呢!”
\n李知县称赞一句,菜样多,关键还好吃。
\n“比不得、比不得!”里长谦虚,内心则想,宣城大酒楼就行?哼!
\n朱闻天还是提前下桌,他又不喝酒。
\n其他人吃得同样快,吃完还得去干活,只有这桌人慢慢饮。
\n朱闻天没去做梦,他跑到四口水井的位置观察。
\n旱情持续,要种水稻了,河面明显降低一大截。
\n四口井旁边已经架起了桔槔,一根竖棍子,竖棍子上面一根横棍子。
\n横棍子另一头绑块大石头,这头是个水桶,用绳子连接。
\n人利用体重,把这头水桶的给坠下去,一松手,装了水的水桶就上来了。
\n挖出来的井,这个是最方便的。
\n还有一种取水工具叫渴乌,这个不能用,它利用虹吸来取水,另一边必须比水位低。
\n田里比水位低,挖坑,挖的坑那么低,那不直接出水了?又一口井?
\n至于辘轳,太慢。
\n“多,配,件,啊!嘿嘿嘿!”朱闻天跟负责工艺的村民说。
\n“一口井十套,第一个坏时我就带人继续做或修。”村民用数据说话。
\n“嗯嗯嗯!”朱闻天满意,又去看翻耕的牲畜。
\n那边收差不多了,不等结束,牲口下田,之后得灌水、泡地、移苗、插秧。
\n由于要套种黄麻,插秧必须一条线,歪了不行。
\n去年还是人工自己调整,今年拉麻线,拉出来一条条的,沿着线插。
\n线上有绳结,一个绳结一株苗,插秧速度更快。秧马村里一直有,用来拔苗、运苗。
\n朱闻天观察着,每一个步骤尽量别出漏洞。
\n干旱危害大,有准备的前提下,旱又有好处,避免下大雨把稻苗打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