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了一批人,分散在附近的山林里;田淇在京口,孙不用在晋陵,这两人平日训练四散在京口、晋陵一带的弟兄们,有时候也招募乡勇。”
\n“壮士回去统计下兵将数目,我要一份详细的将士名单。若有人不愿上阵杀敌的,也可另起一个名册,我有别的安排。”
\n说完这些后,郗归才提起了谢墨:“让田淇和孙不用手下的人留意,谢墨已经到了京口,倘若他没有找到人便罢了,若找上门来,便告诉谢墨,让他来北固山谈。”
\n刘坚虽不解其意,但还是答应下来,急匆匆地回去安排了。
\n他走之后,郗归仍坐在花厅里,想着下一步的计划。
\n南烛与南星对视一眼,犹豫着上前问道:“女郎,那人说的万余名北府旧部是什么?这若是被郎君知道了,恐怕不好收场。”
\n“不过见了一个人罢了。”郗归并不在意,郗家二房只有郗途一个男丁,他成日里有操不完的心,只要这边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故,他绝不会有多余的工夫关心远在京口的自己。
\n她以手支颐,闭上了眼睛:“一时半会的,不会有人去告诉他的。”
\n南烛依然忧虑:“那您以后还要再见方才那人吗?若他频繁过来,免不了会有人觉得奇怪,去建康禀报郎君。”
\n郗归没有睁眼:“禀报就禀报吧,等他收到消息,我这边已经尘埃落定了。”
\n南烛、南星虽不懂郗归的意思,但看女郎镇静自若的样子,便也不再忧心。
\n郗归思索着方才与刘坚见面的场景,觉得自己仿佛一个掮客——一方面,以晋升的机遇说服刘坚为自己效力;另一方面,则要为刘坚等人寻一个可靠的“买家”。
\n平心而论,郗归并不想将北府旧部交给谢瑾。
\n但这些天,她细细读了郗岑留下的手札,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江左朝堂之上,如今再没有比谢瑾更合适、也更有前途的权臣了。
\n良禽尚且择木而栖,何况是一支如此骁勇的军队?
\n昔年郗归的祖父郗照过江而来,正是凭借着这样一支军队,使高平郗氏跻身江左一流世家之列。而郗照自己,也获得了位列三公的尊荣。
\n自那以后,京口便取得了“内镇优重”的特殊地位。而维持这一地位的,便是郗照手中的流民军。
\n刘坚等人的父辈,便是这支流民军的将领。
\n也正因此,这些人世代从军,颇有战力。
\n是以,谢瑾才会起了来京口招募兵将的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