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习武,又有军旅背景,应当颇具战力。”
\n“可是,京口是郗家的地方啊!我不如去豫州看看?”
\n谢墨额角渗出了冷汗,世家之间,不兴这么明目张胆地挖墙脚的。
\n“就去京口。郗嘉宾已死,桓谦也已经离开了徐州,你怕什么?”谢瑾拒绝了谢墨去豫州募兵的想法,“谢家在豫州多年,豫州还有没有可用之人,你难道还不清楚?”
\n谢瑾看向谢墨,郑重地交待道:“此去京口,募兵倒是其次。你要记住,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的首要任务,是寻觅将才。京口流民之间,必定存在私下的团体帮派,只要在他们中间找到一位能服众的将才,自然能一呼百应,募足兵士。”
\n第16章 等她
\n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n这一将,究竟有多难求呢?
\n江左立国之初,并不是如今这副不尚武力的景象。
\n只是后来,丞相王引的从兄王重举兵叛乱、直逼建康,险些颠覆了江左国祚。
\n从那以后,士林之中,便隐隐升起了抑制世家子弟习武的风气。
\n王丞相的二子王园,容貌秀伟,颇类其父,却因好武而不得王丞相喜爱。
\n王丞相甚至一见此子,便会面有怒色。
\n没有人知道,王丞相究竟是真的不喜武夫,还是因为王重之乱而避嫌,抑或是,想通过这种暗中引导士族风尚的方式,使得世家子弟不尚武力,以免再度出现如王重那般既有高门身份又拥兵自重的威胁?
\n对于王丞相的真正意图,后人早已不得而知。
\n大家只知道,自那以后,世家子弟便延续了中朝王衍以来好清谈的风尚,不再习武弄兵。
\n即便做了将军,也只是指挥手下兵卒,并不亲自出战。
\n至于那些兵卒,他们本就非世家出身,又因上层人物蔑视武夫而晋升无望,只能一天天地熬日子。
\n久而久之,军队既无战力,又乏将才。
\n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n谢瑾虽能督促自家侄儿谢墨习武弄兵,但却不能逼着别人也这样做。
\n而将才的培养又非一日之功,难以一蹴而就。
\n因此,谢瑾只能将眼光投向京口,希望能够找到郗照旧部的后人,以解燃眉之急。
\n他郑重嘱咐谢墨:“眼下桓氏虽说暂时蛰伏,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桓谦毕竟还握着荆、江二州的兵马。要克制桓氏,必得有我们自己的军队才行。更何况,北境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