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今年52岁,是M国心理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名声遍布全国,甚至跨越了国界。
他曾是哈佛医学院心理学系的教授,还担任过联邦心理健康顾问,参与制定过多项与心理治疗相关的政策。
他的研究涵盖从强迫症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广泛领域,其中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理论更是影响深远。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顶尖专家,也并非无往不利。
徐清聿就是他失败的案例。
迈克尔艾德森并非长期定居国内。他的主业仍然在M国私人心理诊所,平时主要负责高净值人群的心理健康管理。
只是,近两年来,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内。
两年前,迈克尔的一位旧友,也是他当年的大学同窗,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向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这位旧友的亲人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却收效甚微。迈克尔便抱着帮忙的心态,飞往国内对他进行长期治疗。
徐清聿当初能够成为他的病人,完全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关系。
“说说看吧。”迈克尔把笔记本放在膝上,等待徐清聿的开口。
徐清聿目光掠过窗外,又回到迈克尔的身上:“我最近,和一位异性发生了一些事。”
“异性?”迈克尔迅速捕捉到这个词,问道,“是你之前提到的那位女性吗?你对她有欲望?”
“嗯。”徐清聿颔首:“我发现,我对她……有占有欲。”
“占有欲?”迈克尔重复了一遍,不带任何评判之意,“具体是指什么样的占有欲?能举个例子吗?”
“我不希望她接近别人,尤其是男人。”
迈克尔点点头,沉思片刻,问道:“你觉得,这种占有欲,源自你对她的感情吗?”
徐清聿的目光变冷,他的回答也更加干脆:“不是。”
迈克尔没有急于反驳,而是继续引导:“既然不是感情,那你觉得,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