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到了场。
如此大的阵仗,不得不让人怀疑,皇帝这是准备要定下储君人选了。
听得晨钟敲响,皇帝迈着略显虚浮的脚步而来,行过君臣之礼后,高正远在他的示意下,握着笏板出列,高声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百官齐齐望去,皇帝则面无表情地开口:“准。”
高正远撩袍跪到了地上,掷地有声:“皇上,储君之位空悬多年,恐动摇国本,老臣再次提议,应当早日定下太子人选才是。”
金銮殿上安静的出奇,秋末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吹入殿内,九层铜台上的灯跳了跳,有人忍不住腹诽,高正远乃大皇子外祖,自然是希望皇帝尽早册封太子,大皇子既是嫡长子,本事又不小,储君之位落到谁头上,不用脑子想便也知道。
皇帝掩唇咳嗽两声,缓缓道:“朕病着这些日子,时常感觉乏累,也早有此打算。”
话落,李玉捧着一卷圣旨躬腰而来,甫一登上台阶,满朝文武立时下跪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即位二十有四年矣,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不敢自逸,惜年事渐高,疾患固久,恐不多时。为懋隆国本,以绵社稷无疆之休,故建立元储。皇九子卫尧,天资粹美,颖才笃学,宜继承大统。兹授卫尧以册宝,正位东宫,着嫡子卫昭全力辅弼,诸重臣工佐之,另加封首辅高正远太傅一职,同扶社稷。钦此!”
话音还在殿内回荡,惊呆了的诸位大臣齐齐看向宋时瑾与卫尧,但见两人神色无异,淡笑着接旨谢恩,恐是早就料到了今日之状。
皇帝看了一眼卫尧,接旨之后并无半丝骄躁,声音沉稳面上淡然,迎着众臣打量的目光,神色从容却没有眼高于顶的自负,或许真的如同昭儿所说,来日加之培养,他或许才是最适宜继承大统之人。
储君立下,也代表着所有的事情全都尘埃落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