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见一扇黑色铁门,拐进去就是一家花园书店。
这几日南方大幅降温,可即便春寒料峭,还是迎来花开。
从2015年10月28日早晨到现在,已经过去135天,这期间发生许多新鲜事,与之前最不一样是,他终于能走在大亮的日光底下,打量这个陌生时代。
一切都是新奇的,但想在这里像普通人一样活下去,手续繁琐。
不过,解决户口的新政落地,身份问题也不是不可能解决。
书店燃着熏香,背景音乐舒缓,人们或安静读书,或坐着饮咖啡,是和平年代才有的安逸。
他从新书架上看到一本褐色封皮的书,书籍内容关于抗战老兵,他翻开扉页扫过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就瞬间从十几个名字中跳出来。
对照页码,迅速翻到157页,页面上方居中四号宋体字写——
采访对象:盛清和。
盛清让逐字读过去,仿佛听他面对面讲参加过的战役。
最后撰书人问到有关他家庭的往事,他也是缓缓道来。
在他讲到“我还有一个三哥,沪战时期忙着往内地迁厂,因此也死在上海了。那时我前线打仗,疑他总做无用功,但后来想,保存后方实力支援前线的事,总要有人去做的,他要活到现在,也该96岁了”的时候,盛清让不由将手中书籍握得更紧。
1937年10月27日晚十点之后,他在那个时代已经“死亡”,不会再见到1937年10月28日的日出。
替而代之的,他见到的是2015年10月28日的曙光,迎接的是这个时代里崭新的一天。
他想起闸北那个漫天火光的夜晚,仍然心有余悸,如果宗瑛不在他身旁,如果不是为了将宗瑛送回她的时代,他很可能坚持不到晚十点,就那样死在闸北的火海里了——
看起来好像是他带宗瑛回到2015年,实际却是宗瑛带他回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