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的病人下猛药,稍有不慎,便可能直接要了病人的性命。
但此刻的大明,却截然不同。
大明并非如某些王朝那般病入膏肓,恰恰相反,它如今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朱允熥是出于自身的主动意愿去推动此事,绝非如那些走投无路的统治者,被逼无奈才着手改革。
因此,他所面临的风险,相较于那些积弊已深的王朝进行改革时,自然要低得多。
历史上,确实从未有过一个强盛的王朝,在其鼎盛之际,只因主动推行积极向好的改革,便陷入动荡,乃至走向灭亡的先例。
朱允熥不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过度放大了此事的风险?
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从前的大明。
眼下,整个大明境内,都很难找到食不果腹的百姓。
那些妄图反对自己的官僚与豪绅,无非能走两条路来兴风作浪。
其一,便是夺权。
然而,朝堂之上并无权臣把持朝政,也没有哪一位手握兵权的将领胆敢公然反对他。
政权与军权,皆牢牢掌控在朱允熥手中。
成年的皇室宗亲,都被他尽数送往海外。
剩下的,要么早已命丧黄泉,要么像周王那般,沦为逃犯,再或者是年岁尚幼,还没有成年。
在这情况下,还有何人能够撼动他的权力根基呢?
退一万步讲,内宫之中,还有老朱坐镇。
这些无疑又是一层坚不可摧的保险。
这条路,他们走不通。
其二,便是鼓动百姓闹事,甚至煽动造反。
自古以来,底层百姓起义,能够成功推翻王朝的案例,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的起义,最终都被无情镇压。
即便在少数勉强可算作成功的例子里,胜利的果实也往往被别的势力摘取,而不是底层农民。
那些参与造反的百姓,不仅未能逆天改命,许多人还白白丢了性命,一无所获,更别提实现他们最初的梦想。
他们不过是成为了少数阴谋家,以及那些妄图颠覆政权的官僚和豪绅,获取天下的踏脚石罢了。
最后的胜利,依旧属于后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