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他只觉左右为难,像被定在了原地,举棋不定起来。
就在这书生内心天人交战之时,解缙已清了清嗓子,再度开口。
“圣人之道,天下大公!”
“解某私以为,方希直所讲授的新学,取法于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大德,体悟阴阳调和的大同至理,精准切中了圣人的本意,乃当之无愧的圣人之道。”
他这一出言,立场便十分鲜明。
众人望向解缙,眼神各异。
而那名原本就举棋不定的官宦子弟,此刻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尽管方孝孺的新学,在底层百姓群体里,收获了诸多称赞与叫好之声。
那些穷苦书生,更是为了新学奔走相告,兴奋不已。
总体而言,支持新学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在官场上,那些饱读诗书,深谙权谋的官员,以及富可敌国的豪商巨贾们,乃至掌握帝国基层权力的大量乡绅,几乎没有几人认可方孝孺的言论。
即便是那些武将勋贵,他们虽不通圣人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但一听闻方孝孺的理论是要将天下的田地和财富均分给天下之人,也都一个个破口大骂。
新政与新学之争,牵涉的利益群体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乎想象。
任何人一旦卷入其中,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落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别看当下新学势头看似汹涌澎湃,可仔细思量,若没有官僚阶层的大力支持,仅仅依靠以方孝孺为首的一群手无实权的读书人,以及一群毫无根基的贫民百姓,真的能够成就一番改天换地的大事吗?
这名官宦子弟对此并不相信。
此番陛下降旨,召天下贤良入京,商讨新政与新学之事,朝堂上的官员们早已暗中四处串联活动,私下达成共识,誓要在朝堂之上,给方孝孺一个下马威,将新学这股所谓的“歪风邪气”彻底镇压下去。
以他对朝堂权力运作的理解,这么多官员联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而这解缙,刚刚踏入京城,全然不思如何明哲保身,竟公然站到了方孝孺那一边,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官宦子弟想到此处,心中一阵发凉,暗自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