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大明各项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摊子铺得实在太大了。”
“据臣统计,眼下大明,有超过一半的劳力,在各个工地上劳作。”
“臣遍观历朝历代,从未见过国家同时动员如此庞大的劳力投入。”
“陛下,有些工程,是不是应该暂且先缓一缓呢?”
一半劳动力都在投身工程建设?
朱允熥听闻这个数字,心中猛地一震,着实被吓了一跳。
但很快又恢复了镇静。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这是因为农业生产有着鲜明的季节性特点。
有农忙和农闲时期。
在农忙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往往是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每一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一个人能当成两个人用。
可一旦到了农闲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实际上,农闲之时,大量的劳动力都处于闲置状态。
很多时候,即便看到他们在忙活,干的也不过是一些毫无实际经济价值的事情。
甚至干与不干,对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都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纯粹只是为了不让人闲着无所事事罢了。
还有很多人干脆整天躺在家里,为了节省那一两口粮食,尽量减少活动。
而今全国性的大规模建设,恰恰就像是一阵春风,将这些闲置的劳动力都充分动员了起来。
让他们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毕竟,朝廷在这些工程建设中,都是实实在在地给钱给银给饭吃,保障劳工们的基本生活。
这与历史上那些王朝大量征发徭役,百姓们不仅没有报酬,还要自带干粮,在繁重的劳役下苦不堪言,最终导致官逼民反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
也正因为如此,此前朝廷大臣才没有上书反对。
要不然,似这般大量使用劳力,朝野早就沸反盈天了。
但话又说回来,凡事都讲究循序渐进,步子迈得太大,确实容易出问题。
若是资金方面真的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困境,那就确实需要适当缓一缓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