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张同敞和张献忠,在漠北与林丹汗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江南同样有人提到了他们:
“张献忠复土封伯,朝廷又派孔先生去主持分封。”
“将来不知有多少武人,会在边疆立功。”
“这大明将来的天下,眼看又要属于武勋!”
参加聚会的黄道周,听到陈继儒这番言论,微微皱眉说道:
“陈先生慎言!”
“这次朝廷封爵,可不止封武人。”
“旁的就不多说了,江陵郡公张同敞,可是张江陵的后人。”
“我听说他自幼饱读诗书,还曾意在科举。”
显然是认为张同敞是文士,属于同道中人。
陈继儒闻言笑道:
“现在是文士,以后就不一定了。”
“锦衣卫文荫子弟,祖上哪一个不是士人?”
“江陵公现在成了安东总兵,以后焉能以文士看待?”
“当今皇上真是好手段,一个文职军官,就打破了文武界限。”
“焉知以后不会出现武人护军,又成为督抚一级高官?”
显然从文职军官的设置,还有服饰等方面,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其他人想着皇帝增设的武职县尉,还有府守备等职位,同样纷纷点头,认为当今皇帝确实看重武人。
黄道周对兵事不太精通,闻言同样若有所思,说道:
“先生博学多通,果有独到见解。”
“不过以黄某看来,这打通文武界限也不是什么坏事。”
“武将以后是有可能担任文官,文官也能转为武将。”
“而且相比来说,文官还占优一些,只要有了进士功名,磨勘期就是四年。”
陈继儒抚须摇头,向听着自己谈话的一众友人道:
“武官的数量,可比文官多多了。”
“单是世袭武官,就有十万之巨。”
“今后诸位做官时,少不了接触他们。”
这让做官的黄道周等人,闻言一阵默然。
诚如陈继儒所说,武官数量实在太多了。即使只有十分之一转为文官,数量也能有一万之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