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虏。”
“一旦发现建虏出兵,或者草原上有混乱迹象,就立刻派人对忠心大明的部落表示支持。”
“如果有部落在面对建虏时不战而逃,就让理藩院降低他们的爵位。”
“投靠建虏的更是要削爵,让草原部落知道和大明为敌的下场。”
“九边各地也要戒备,应对草原乱局,不要让建虏完全征服草原。”
这个安排,和杨嗣昌的后续打算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就在于大明不会主动引诱建虏攻打草原,而且在草原部落抵抗建虏时,会更积极地提供支持。
这样大明就免去了道义上的责任,同时在惩戒草原贵族时,也更名正言顺——
大明都主动表示对抗虏提供支持了,你们再不抵抗甚至依附建虏,就别怪大明对你们不客气。
杨嗣昌想到这里,对皇帝更为佩服,同时想到皇帝刚刚提到的问题,询问道:
“若是山西商人,依旧和建虏勾结呢?”
“到时应如何处置?”
朱由检神色淡淡道:
“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还有,朝廷要主动把和塞外贸易的商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运送物资支持草原上抗虏的部落,继续在塞外做生意维持生计。”
“都这样了如果还私通建虏,那就对他们别客气。”
说着,他还提到了对塞外土地的安置,说道:
“对于听从朝廷命令的商人,朕允许他们捐纳爵位,将来在草原上分封领地。”
“输送的物资也能抵扣捐纳,甚至允许捐纳爵位的人购买武器组建护卫队。”
“将来如果草原部落真的挡不住,说不定还要依靠他们,在草原上袭扰建虏。”
“总之,建虏不西征草原便罢,如果和草原开战的话,要确保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征服草原,要让草原一直乱下去。”
“杨卿回去后就组织参谋部制定个预案,在建虏西征草原时立刻实施。”
“这件事要通过内阁呈上来,让韩首辅也知道,召集山西商人做好准备。”
杨嗣昌躬身领命,准备回去后立刻制定预案。
心思机敏的他,知道皇帝这次,其实是救了他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