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闹剧之后,冠服制度改革,仍旧按朱由检的规划进行。
看似什么都没有改变,其实却影响深远。
一是朝堂上再不喜欢皇帝改制的,经过这次事情后,都知道原有的制度已经执行不下去。
重制礼乐确定新制度,是势在必行之事。
支持重制礼乐的声音变得更大,完全成为了朝堂主流。
二是京城的商民猛然意识到,他们这两年的宽松和安稳,并不是一直就能持续的。
如果没有明文礼法做保障,随便一个官员拿着旧条文,就能整治他们。
在内廷主导的服装协会、食品协会等行会引领下,京城的商人开始主动发声,请求建立议会——
通过在议会立法,把当前的局面固定下来。
而不是随便一个官吏,就能给他们带来毁灭性打击。
可以说经此一事,重制礼乐开始深入民间,得到广泛支持。
民众希望能用议会,约束官吏权力。
趁此时机,朱由检让顺天府把南城区设立议会、进行城区改造的事情公布出来。
南城的商民对此很是欢迎,有了切肤之痛的东城商民,更是积极请求,要在东城区同样设议会。
灯市的商民还主动捐钱,支持城区改造。把东城的大街小巷拓宽,方便货物往来。
面对这样的有利形势,朱由检果断决定把京城议会的试点,转移到了东城区。
天启五年状元、翰林院侍讲、起居郎余煌,被任命为东城区区长,取代原有的兵马司指挥,统辖东城区三署。
这位曾参与《三朝要典》编纂的状元,很感激皇帝将自己保下重用。拿着从起居注中整理的京城规划,开始走马上任——
显然,他完全是个帝党,支持当今皇帝的重制礼乐。
在东城区的施政方案,也完全是按皇帝的规划执行。
——
灯市口,余煌甫一上任,便来到这里,向着召集起来的商民朗声道:
“乡亲们,本官来东城区当区长,就是建立议会来啦!”
“今后你们有什么诉求,都可选举议员,让议员告诉本官。”
“希望乡亲们多多支持,早日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