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这比八九十年代的绝大部分汽车制造厂都要领先。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很多人想买一辆车,都要横跨几个省份跑到汽车厂门口去买呢!
就为了买一辆车,两三个人揣着钞票,坐火车的时候都不敢合眼,看谁都像小偷,时刻准备跟人拼命,你说麻烦不麻烦?
但是一分厂的京城牌汽车,最多跑到省城就可以买到,而且如果有大毛病,在省城就能维修解决,就这两条优势,就把对手甩出几百里地了。
李野在下来跑的这些天,也听到售后点的职工反映,有其他汽车厂商的代表过来打问过,希望可以“搭伙过日子”,借用一分厂的销售网络。
他们是在想屁吃。
李野和李大勇费了多少心力,搭上了多少前期投入才搭建起来的网络,会让他们吃现成的?
他们想要跟李野学,先把前期投入亏进去再说吧!
这年头,亏本的买卖没人干,除了大众等几家有实力的厂商,都是一群短视鬼。
既然在家门口就能把车卖出去,何必把车送到用户家门口呢?上赶着不是买卖,反正他们可以带款提车,我干嘛费心费力还搭上油钱把车送过去?万一回款对账出了岔子,责任算谁的。
李野在下面跑了大半个月,处理了几个不良分子,好歹暂时压住了“山高皇帝远”的苗头,
只是人心趋利,想要得到一个健康的全国性销售网络,以后还需要持续的投入,还需要一步步的完善制度才行。
正当李野想家了,准备回去逗孩子的时候,陆知章的电话也打过来了。
“李野,奉天汽车厂的人去部里把咱们给告了,五月十五号召开调解会,老牛催着你赶紧回来呢!”
“调解会?咱们又没犯法,他们调解什么?难道还要逼着咱们涨价不成?”
“不好说,好像是奉天那边的新车出现积压了,这种情况咱们单位以前也经历过,积压现象一旦严重到了一定程度,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生产,银行利息都能压死人。”
“.”
李野明白了。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轻汽公司的拳头产品130汽车就有积压现象了,为了保证基本的现金流,单位不得不减产再减产,
现在的海狮汽车未必是山穷水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