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前一伸。青毛牯好像格外通人性,格外重情感,顺从地走进了加工泥巴的池子里,四蹄踩着泥巴,大步顺时针前行,发出“滋滋滋”的声响。
朱天湘见此情形,赶紧骑了芦毛牯走进泥巴加工池,紧跟青毛牯后面,转动起来。
顿时,渔人们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黄春江从牛背上跳下来,站在池内,对着人群大声说: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邓应林支书和杨先德队长为什么送来两头牯牛了吧!”
渔人们都连连点头。每个人心里明白,邓应林支书和杨先德队长知道渔民除了渔网渔钩等渔具,从来就不喂养耕牛,而目前制作红砖青瓦,第一道工序是加工泥巴;要把泥巴加工成糯米浆一样的状态,才能制作成砖坯瓦坯。要把普通的泥巴加工成浆,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加工擂茶一样,把原材料捣乱,反反复复,擂来擂去。农村的砖瓦厂,把耕牛赶进池子里,满池子转来转去,踩踏泥巴。渔村没有耕牛,就只能全凭人的两只脚。
这种时候,人们完全看清了,人的两只脚比起牛的四只脚,踩踏泥巴的效果就要差多了。谁都有体会,像这样踩泥巴,人的体力特别容易透支,踩一天泥巴,一个晚上都回不过神来。如今,有了邓应林支书、杨先德队长送来的青毛牯、芦毛牯,踩泥的重任就全托付给他俩了。春柳湖人就可以抽身,腾出精力,加工砖坯瓦坯了。
这时,黄春江充满深情地对大家说:
“乡亲们!邓应林支书和杨先德队长不仅送给我们金刚泥,还主动送给我们两头牯牛,这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他俩的行为告诉我们,当发现一个人,一个单位,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绝对不可冷眼旁观。我们对邓支书和杨队长的恩德,一定要铭记心底,三代不忘。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后,当我们发现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像邓支书和杨队长一样,不惜一切代价,主动给予帮助。”
说到这里,他提高嗓门,对大家问道:
“我刚才说的,大家赞同不赞同?”
渔人们起声回答:
“赞同!赞同!举双手赞同!”
朱天湘把手中的牛绳交给李清波,悄声对他说:
“两头牯牛都交给你使用。”
李清波问:
“那你呢?”
朱天湘说:
“王萍还等着知道谜底呢!我和大家一起去运金刚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