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一双儿女天资粹美,又是朕看着长大的,便是亲生儿女也不过如此了。”
刘知柔听了,只好言明道:“老臣并未对殿下的一双儿女有任何看法,只是这江山以后是姓李,还是姓武?”
重润闻言笑起来,道:“当然姓李,民间亦有女子继承家业的先例。”
韩休问:“那驸马算什么?”
重润:“裹儿与驸马早已决裂,而且以裹儿之智力,驸马根本不用担忧。”
众人思索良久,重润则趁机开心地宣布,道:“你们都没什么意见,就上书立安乐公主为储君,至于其他防止李唐鼎祚转移的事情,你们慢慢想,时间长着呢。”
众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韦嗣立回神,问:“陛下这话是为公,还是私?”
重润笑了道:“裹儿值得,所以朕才想这么做。”
韦嗣立等人闻言,见皇帝铁了心要这么做,没有再说其他的,就散了。宇文融次日就上书请立安乐公主为储君。
神都关于此事议论纷纷,不过年纪大一点的人对于女子为帝司空见惯了,也不觉有什么不对。
那些四夷酋长仿佛约定好似的,纷纷上书为安乐公主立为储君助威,正如当年劝进则天皇帝那样。
“策划女子称帝,我们是专业的。”某个不知姓名的武氏门客曾经自豪道。这话传到安乐公主的耳中,她一笑置之,全权将舆论这场战争交给这人处理。
则天皇帝称帝那年的舆情重演,上万神都居民到大业门前上万民表,请求立安乐公主为储君,继承李唐江山。
重润登上大业门,接见百姓,表示会慎重考虑,并赐百姓酒食。
立安乐公主为储君的呼声越来越大,而重润也收齐了相公们请求立安乐公主为储君的奏疏。
刘知柔写奏疏时百般犹豫,又有万般不甘,不甘安乐公主不是男的,又不甘陛下没有子嗣。
他提着毛笔,自言自语道:“这不知是祸,还是福,百年之后,后人又如何看待我等。”但他终究还是写下了这本奏疏。其他人也是如此。
地方上的奏疏也陆续上来了,众人有说皇帝春秋正盛的,有拥立安乐公主的,有没有上书的,也有出言反对的。
张说就是出言反对的人之一,不过被淹没在拥立的奏疏之中。
终于在腊月,重润下诏册封安乐公主为皇太妹,诸子女皆从李姓,为李氏宗室,并依照册封皇太子的礼仪册封了皇太妹。
册封完回到家中,裹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