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幕,喜怒哀乐苦,在心头滚了几遍。
“……钦此。”娄师德宣完旨,看起来比李显还要激动,哽咽道:“太子殿下……”
一声“太子”叫得臣子们都红了眼睛,这让李显突然感到“太子”二字沉甸甸的重量。
第一次封太子,仅仅因为自己是天后所出,且所余二子自己居长,故而李显当时的心情是狂喜和庆幸。
然而这次,李显感到一股沉重得以至于他难以担得起的份量,这是朝臣用血争来的,是弟弟妹妹努力将他推上去的,是父皇的遗荫。
思及此处,李显肺腑酸柔,潸然泪下,声音沙哑:“儿……儿臣……领旨谢恩。”
娄师德和狄仁杰两个年迈老者,弯腰努力扶起李显,笑道:“恭贺太子。”
“同喜同喜。”李显也不知自己在说什么。韦淇等人不知为何也都眼泪簌簌地下落。
裹儿虽然知道封太子只是他们一家重回帝位的起点,但还是忍不住喜气洋洋,与姐妹们一起畅想未来。
然而东宫中的李旦一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这座住了十多年的宫殿。
不同于父亲李旦逃出生天的庆幸,李隆基竟然生出不舍来。这座代表储君的宫殿即将迎来他的主人,但却不是他。
他抚摸着朱红的柱子,上面的划痕记录着他的成长,最深的一道是他心中难以言明的伤痛,那次他失去了自己的阿娘。
可是,沦为旁支宗室,就是阿娘对他的期望吗?李隆基不知道,但他心中觉得不公。
宫墙之外,因册封了太子,又因攻打突厥的元帅是狄仁杰,不到几日,吉顼就募到了五万兵,群情振奋,士气高涨。
李显一家向圣人谢恩后,便被武曌打发到东宫居住。一家子出了殿,裹儿的脚步顿了一下,她想起一件事来。
太初宫包括东宫,但其实东宫被孤立在皇帝上朝起居的宫殿之外。
东宫之人想要觐见皇帝,最近的路就是顺着宫墙往北走,出了东宫的北门玄德门,折向西,从玄武门进宫庭。
裹儿若是出宫了,没有圣人诏令,绝不可能再进宫。她不想离开宫廷,不想课业上了一点就停下,不想离开马球队,更不想远离圣人。
裹儿鼓起勇气,回身折返,宫女不及禀告,就直接进去了,道:“孙儿想请圣人,允孙儿继续在宫中的学业。”
武曌听了,不置可否:“朕会为东宫择选文学之士,且宫中夫子是为宫女授课,你乃郡主,于理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