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关系。
江易雅出去一整年, 过了年都没回来, 不过她的成绩都传回来了,来到京城的那些小国使臣, 比起去年,态度更谄媚了。
与此同时, 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石头,全都送到了军械部, 给上官温苒辨认,上官温苒本人没时间,要她带着的那些学生来看。
等学生们确定哪些矿石可以用,就能直接签订购买契约。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京城外忙活,领头人是去年的新科进士榜眼——陶沁春。
陶沁春成绩好,脑子聪明,她还有着旁人比不了的统筹能力,所以她现在已经在工部任职了。
像是这种由朝中大臣掌握技术,由工部普通工人干活儿的大工程,一般人哪儿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啊,现场不乱成一锅粥,那都是能人。
陶沁春却能上手就将现场理得明明白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儿干,而且她沟通能力也很强,总是能将那些工人无法理解的角度计算与各种原理,换成工人能听懂得话。
不知道省了多少时间。
去年科举出来的前三名,尉迟诗桃跟着尉迟鸣玉在做编辑字典的工作,有了她帮忙,尉迟鸣玉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处理全国教育的问题了。
常家那位常荧光则去了上官温苒手底下,她特别喜欢研究一些新奇的对象,脑子聪明得很,有她加入,工业化都能更快了。
她还自己编写了一本《万石册》,江易周看过,她觉得里面不是石头,而是化学元素表。
有很多没见过的字,常荧光说是和尉迟诗桃商量着定下的新字,没别的含义,主要是为了给某种以前没有的石头取名字。
她和尉迟诗桃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是闷头搞研究的性子,一个是理科一个是文科,江易周看着她俩都觉得,非常互补。
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文学人才,有这三位,江易周觉得江朝在她这一辈,算是稳了。
第一场科举后第二年春,江易周又开了一场科举,在此次科举后,笔直的铁路铺设完毕,绵延向前,将京城和长州连在了一起。
第二次科举,参考人数创了新高,比起去年翻了十倍,平民女子数量激增,大多是从长州那边过来的。
长州是江易周大本营,而且有很多厂子都在那边,那边的经济也发展得更好,现在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
所以火车终点站选择长州,完全是为了让更多人去坐火车。
只有有钱有闲,还有一定好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