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但总有一天,齐昭昀知道自己会下手的。
阴私二字,看似皇帝都得得心应手,但其实重要的并非是见不得人,而是心狠手辣。只要足够狠毒,光明正大也未尝不可。当初赵朔一言不合对朋友全家上下三百余口大开杀戒的时候,难道没有青天白日吗?
皇帝没有一股理直气壮,如何坐得稳?成日怕的是旁人不认自己,那像什么话?
他要教给赵霈的,当然不是诗书礼义。因此,这些人的话,也都不必听进去。
毕竟要他们闭嘴很难,但是把他们的话当做耳旁风,就很容易。
眼下朝中局势虽然平静,但由于赵渊和齐昭昀之间兵权纠葛而导致的紧张,敢于在这件事上说话的人很少。言路也好清流也好,都不是傻子,想要说点什么只好从其他地方入手。既能彰显自己忠君爱国,又是自己的本职,又不至于招致杀身之祸的,也就是关于小皇帝的事情了。
如果是说他上学读书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齐昭昀也知道这一点,因现在奏折是宫里一份,相府一份,齐昭昀和赵渊两人合议,谢陵入京之后作为御史大夫同样列席,所以他也看了不少在这上面说话的言论,多如牛毛,批都批不过来,只好充耳不闻。
算啦,虽然难,但毕竟赵霈会长大的。他想,也是时候和赵渊说说这件事,达成共识了。
于是,没几天赵渊就在齐昭昀给赵霈讲书的时候走进了明德殿——他一向甚少在这时候入宫。
比起一般权倾天下的藩王……或者就说有实无名的摄政王吧,来说,赵渊可算是十分低调,甚至刻意避开锋芒,平日除了勤勤恳恳在宫内应卯,几乎没有什么人能见到他。虽然常理上赵渊也时常留宿宫中处理政务,但都是规规矩矩如同宿直的大臣一样,如有可能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府邸,侍奉母亲,抚育儿女。
虽然王妃早亡,他也没有再娶之意,以当下眼光来看还算是个单身汉,但他仍然很顾家。惠王纯孝,先帝在时也一直勤谨,再加上确实没有摄政王的头衔,因此除了笃定他有狼子野心的人之外,还是有不少人对他评价不错的。
但这一切都不能否定,在宗法上皇帝位置高于他,但是论亲的时候,皇帝总是很敬重他,甚至是敬畏他。
堂兄弟二人本来就不亲近,后来又发生这么多变故,赵霈本性是很警惕的,固然已经学着举止沉稳有风度,但距离滴水不漏面不改色还是差点。
齐昭昀察觉到赵渊进来了,不过他本人是悄然无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