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中兴大汉,必先尚武兴兵。”
滕昭放下笔,将红纸投入火炉之中,坚定道:“某年幼之时,黄巾祸乱城池,陛下四箭定宛城;南阳初定,又被何姓强占田亩,连母亲都饿死在家中,若非陛下遣满尉丞来查,恐怕早已与父亲死在宛城了。”
“某……!”
刘晔愧疚的低下头。
滕昭抬眸笑道:“幼年之事,兄台无需介怀,若真的想要操弄此事,你我便钻研一下,争取明年入学之前敲定,赶在会试之前开设商会,或可大赚一笔,另可将此事宣于天下各处!”
“可。”
“章程写好来寻我。”
刘晔递上自己的名刺,雷厉风行的朝专利监赶去。
“弘毅坊。”
“命真好,但某不差。”
“苦难时有让食的母亲,求学时有猎虎的父亲。”
滕昭望着手中的名刺,眼底闪过一抹坚毅,收起桌案笔墨纸砚,走向公羊学宫的学子院。
不久,专利监所在。
郑浑望着堆砌成山的专利密档。
最终,一双眸子落在刘晔身上,还有呈于桌案的符令。
“郑监丞。”
一个文吏低声道:“阜陵王之后,明年入学公羊的学子,听说陛下亲谕,由宗正府在弘毅坊购买店铺,府苑赐下。”
“嗯。”
郑浑摆了摆手。
屏退文吏,行于桌案前。
刘晔抬头而望,连忙拱手道:“晔,见过郑监丞。”
“查什么?”
郑浑对坐,挪移灯盏靠近。
跳跃的烛火,透过琉璃将桌案照的通亮。
“郑监丞。”
刘晔想了一下,问道:“若是某要造一个承重百余斤的车舆,且还要轻便不费力,以何种材料为最佳!”
“铁。”
郑浑不假思索道。
刘晔苦笑道:“铁,很重吧?”
郑浑拿起一柄裁纸刀,淡笑道:“铁重是没错,但只需锻薄,或卷成圆筒,亦或锻成勾股形,便可承受数倍之力。”
“人拉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